中國廣告業發展遭遇人才瓶頸
|
發表時間:2005/9/22 瀏覽 6342 次 |
中國廣告市場將于2005年底全面開放,外資的涌入將使原本就非常緊缺的廣告人才更加“奇貨可居”。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不同類型廣告公司的調查表明,在各方面困難的排行中,缺乏廣告專業人才居首位,占77.9%,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廣告業發展的瓶頸。
有關統計表明,2004年我國廣告營業額達1264億元,廣告從業人員達91.38萬人,但其中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不足2%。而在美國廣告行業中,75%以上的從業人員是本科或碩士畢業。以上數據對比,充分說明了目前國內廣告業的人才緊缺狀況。
200多所高校開設廣告專業
國內廣告業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高校廣告教育的蓬勃興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有廣告專業,形成了新聞傳播型、商業經貿型和美術設計型三種辦學模式,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畢業生走向社會。
在廣告業發達的上海,目前已有10多所高校開設了廣告專業。其中上海師范大學更設有上海高校影視傳播(廣告學)教育高地,每年投入340萬元經費重點建設。上海師大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廣告與網絡傳播系主任金定海介紹說,該系2005屆68名畢業生已全部落實工作去向,學生大多去了各大廣告公司和一些知名企業。由于學生就業情況好,生源質量也得到很好保障,連續兩三年新生錄取分數都在一本線以上。
廣告業用人“急功近利”
金定海介紹說,廣告公司用人通常是“急功近利”的,對高校培養的人才要求“上手就能用”,目前供求雙方在這方面還存在偏差。中國廣告協會與中國傳媒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廣告界認為國內廣告教育辦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學生水平一般,無專業經驗;教學嚴重落后于實踐,應加強專業技能課,重視案例教學。而從111份高校的調查反饋問卷看,辦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分別為:缺少經費投入占44.2%;缺師資占28.6%。
金定海認為,廣告人才培養必須和產業相結合,從理論到理論很難接觸到產業真正需要的東西。上海這些年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因此,上海師大的廣告與網絡傳播系定位于培養廣告創意創作型人才。他們投入數百萬元建立了視覺設計實驗室和非線性影像編輯系統,學生以項目小組的方式參與社會合作課題或參與各項專業比賽。對每一個廣告專業的學生,金定海都會對他們灌輸一個理念:“創意改變命運。”
技術、藝術與學術的融合
高校要培養炙手可熱的廣告人才,必須做到技術、藝術與學術的融合。金定海介紹說,為培養市場需要的廣告人才,該系老師已連續3年帶領學生參與《中國廣告》和《國際廣告》兩本雜志中兩個專欄的撰文,結合專業背景和廣告業界的實時動態,對新廣告進行點評,在業界引起很好的反響。
此外,該系每年都會為學生安排至少七八個比賽,養成學生創作的敏感,獲得了眾多獎項。如該系學生連續兩年獲得了中國廣告協會學院獎平面金獎;在連續四屆《中國時報》廣告金犢獎中,該系學生榮獲多項金銀銅獎;近年來該系和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年搞一個信息化公益廣告大賽,學生獲獎作品頻頻在地鐵車站和高架道路亮相。這些參賽項目與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了產業運作的特點和規律,實現了技術、藝術與學術的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