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0日是第15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近幾年來我國患有抑郁性精神疾患的人越來越多。其中,身在職場的人們更容易情緒失調、苦悶抑郁,這就是典型的“職場抑郁”表現。抑郁已成為繼心臟病之后,第二種最能夠使人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
三個小故事
經常加班引起職場抑郁
28歲的阿超在一家著名軟件公司工作,擁有令人羨慕的職位和高薪。最近,他所在的項目組接了一個新的研發業務,阿超的工作量很大,需要經常加班。對于阿超來說,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加班就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但這次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他卻突然感到了厭煩和恐懼。
每天上班的路上,一想到馬上又要開始無休止地編寫代碼,阿超就莫名地希望堵車、晚點到單位;而工作中一旦不順,他也很難像以前一樣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突然煩躁起來;會議上阿超極少發言,更不愿意與同事溝通;每到加班的時候,阿超就不能集中精力,他不斷地想著早點回家、早點逃離公司。領導發覺了阿超的異常,項目組的經理甚至暗示了對阿超的不滿,這讓阿超感到更加郁悶。阿超感覺自己得了“上班抑郁癥”:一上班就郁悶,一離開公司就立刻精神抖擻。他也想改變這樣的精神狀態,想安心工作,可他就好像陷進了泥潭,無法從這種情緒中走出來。
成功欲望導致職場強迫癥
“無論多么緊張,我都會把工作在老板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為我所在的公司,大家做事的效率都很高,我每天、每時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工作著。”32歲的林女士應該算是職場的女強人了,年紀輕輕就做到了公司部門主管的職位。
但是林女士坦言,自己現在的職位似乎成為了她工作的一種“負擔”, 因為她簡直變成了工作的奴隸。“公司的考核制度很嚴格,如果做得不如別人,那就要把現有的位置讓出來。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我就像一個陀螺,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因為我不想被取代,所以我要更努力。”林女士每天都在用這樣的話來激勵自己,每每說到“我不能被取代,我要努力”時,她就像打了一針嗎啡,迅速地亢奮起來。
專業人士分析,林女士表現出來的是典型的職業強迫癥,這是職場壓力造成的一種心理疾病,而這類職場人普遍都有很強的成功欲。
人事變動誘發職業倦怠
小麗的公司最近做了人事上的調整,她也從市場部調到了企劃部,她對這個調整感到很意外,她猜測老板對她的工作不認可,才把她“下放”了。進入一個新的部門,面對的是不熟悉的工作內容,小麗越想越不開心,整個人都打不起精神來,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勁兒了,什么都吸引不了她,注意力也集中不起來。上班很煩,下班更煩,沒興致出去玩,就連以前最愛去的商場現在去了都感到很煩,一見人多的地方氣就不打一處來。她覺得自己很失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和她作對。缺乏職業興奮點、職業倦怠和職業壓力都是職場抑郁的表現。
職場抑郁的危害
會使人喪失工作能力
抑郁對上班族的危害是很大的。有人曾經表示,抑郁已成為繼心臟病之后,第二種最能夠使員工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美國每年有3000億美元的損失都是由壓力造成的,歐盟每年也因工作壓力太大,喪失20%的勞動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極盛表示,經常性的抑郁會使人工作倦怠,對工作缺乏興趣,也必然會影響工作效率,增加工作失誤;抑郁會造成人際關系緊張,與上下級或同事關系不良,造成企業團隊不能很好地擰成一股繩;抑郁會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現在的“亞健康”人群比例大在很大程度上與抑郁有關。他說:“不良的心理對健康的危害不亞于病菌,良好的心理對健康的益處不亞于營養。”
易引發生理失調
職場抑郁給個人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表現在兩方面,即生理失調和心理困擾。北京易普斯企業咨詢服務中心首席顧問張西超博士指出,職場壓力過大,人就會出現血壓增高、腸胃失調、潰瘍、易意外受傷、身體疲勞、心臟疾病、呼吸問題、汗流量增加、皮膚功能失調、頭痛、肌肉緊張等生理變化,而各類癌癥、情緒抑郁、甚至自殺等現象都和壓力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將有可能發生自殺等危險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