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再轉型,如何一舉成功?
|
發表時間:2005/9/1 瀏覽 16752 次 |
人在職途是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劣勢是什么,哪個領域是才是自己最佳的英雄用武之地,這些問題隨著經驗的積累和對職場認識的加深會漸漸清晰,但弄清這些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而工作多年還沒有找到最佳定位的職場人士無數不少,那么如何在一定的經驗基礎之上對自己再作定位,成功轉型呢?
赫敦職業案例
Ellen可以說是一位資深的教育人士了,在她十二年的工作經驗中,就有10年的教師經驗。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后,Ellen到了一個國營企業的教育培訓中心做教師,負責教務管理和中學教學工作,富有親和力的Ellen在這個職位上一呆就是十年。教學成績斐然,還參與了很多教學科研項目。第十個年頭,正好是1993年,正是經濟發展紅火、外企、民企蓬勃興盛的時候,Ellen的很多朋友都到了企業工作,他們誘人的薪水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讓Ellen心動不已,于是她決定離開熟悉的校園,去見見外面的世界。
可是天不遂人愿。Ellen年齡不小,可是到在公司工作的經驗卻幾乎沒有,雖然有工科背景,外語也不錯,卻總是吃閉門羹。磨磨蹭蹭快半年,才在朋友的幫助下到了一個多媒體公司,擔任市場部主管一職,主要負責項目開發和行業分析。Ellen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工作非常努力,常常加班,總是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盡管如此,上司對她的工作還是不滿意,對年紀比他大的Ellen挑三揀四,使Ellen覺得非常壓抑。苦悶的Ellen不由得對自己的決定產生懷疑,為什么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可以做什么?哪里才是自己的位置?徘徊在十字路口的Ellen在朋友的推薦下找到了赫頓職業顧問工作室。
赫敦職業分析
經過詳細的測評和深入的互動,職業顧問師曾黎女士指出:
Ellen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和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實質上這一困惑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專業背景、興趣和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具體崗位工作之間的現實落差。長期的教師生涯,亦易造成評價體系的局限。
從個性氣質上來分析,Ellen是一個富有邏輯、追求執著的人,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較有主見,目前Ellen所能感覺到的危機和困惑,既是屬于個人職業發展中的常態問題,其實也是一種信心不足和心態矛盾的暗示,但不應該構成調節自己心態和調整自己職業方向的障礙。
從現有簡歷看對Ellen的綜合印象(這也可能是將來面試官的印象),Ellen的教育背景是化學類,從業經驗集中于傳統行業(教師),簡歷綜合優勢 在于較高的學歷和多年的教師經驗給人的可信度(信任度有時會決定一切!)。經過咨詢了解到Ellen的個性有嚴謹負責的一面,傳統行業內的成績是好的,但目前從事的行業較不景氣,在工作上的自我評價與上司存在一定差距,加上年齡等諸多因素的集合作用,特別是對自己職業發展所處環境和狀態的理性認知,既構成了Ellen現在職業發展中面臨的定位困惑(職業轉型)和現實處境(遠離目標和興趣)的矛盾,也蘊涵著下一步或未來調整自己的有利條件和發展空間,有利于減低個人發展的機會成本。
赫敦職業規劃之初步
改變Ellen目前困惑的職業發展解決方案,理論上看,在三個方面存在可能性:一、教師。進入上海區重點以上中學,在現有教學基礎上謀求職位上升,MBA學歷是有利的升遷條件,目標職位是教研室主任至副校長。二、現本行業。用3~6個月的時間了解行業內的其它公司,謀求跳槽,過程中直接上司對自己的信任度是重要的參考依據。目標定位是職業經理人。三、制藥或化工行業質量管理。需要放低心態,從質量專員切入行業,目標是質量主管至質量總監。此職位在公司內收入一般較高,涉及面較廣,職位重要,職位要求適合您的個性特質。
關于簡歷的撰寫,如謀求轉型,勿突出學歷(可能需要隱藏MBA學歷),但應寫明專業。簡歷中的個人信息應涵蓋全面(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等);教育背景中隱去口語培訓(此屬培訓背景);工作經歷中淡化復旦多媒體行業背景,突出項目主管職位,如展開后偏離求職職位,無需對該職位作詳細展開。應聘質量管理類職位應突出教師階段實驗室管理與教學工作。強化本身的學習能力、培訓能力、外語能力;溝通上強調個性開明、團隊合作--突出自己的潛質。
目前Ellen最需要的是對自己工作狀況、所處環境等不滿意背后原因的客觀認知和主觀上的心態調整。依據Ellen個人現在的實際情況結果顯示,雖然跳槽并不是改變Ellen目前現狀的唯一選擇,但是在選擇跳槽之前的一個重要關鍵是,要將自己的心態和期望值能夠逐漸調整到適合Ellen的興趣發展和職業方向的具體工作領域,包括對所希望的行業、職位、薪水和個人發展空間的綜合考慮。
赫敦職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