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營養師人才缺口5至10萬人
|
發表時間:2005/11/7 瀏覽 5188 次 |
到峨嵋酒家、曲園酒樓、鴻賓樓等京城老字號用餐,專職點菜員都會根據顧客的要求提供合理的膳食搭配。如今,這些點餐員有了一個統一的職業名稱——公共營養師。上周,勞動保障部發布了第四批11種新職業。其中,公共營養師成為一個新職業。與此同時,新頒的健康管理師、芳香保健師(SPA)等職業也都與健康營養有關。
國內只有3000名營養師
北京市肥胖男人的比例已經超過了40%。其中,導致這種狀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會吃。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翟鳳英分析認為,在城市居民當中,動物性食物吃得比較多,再一個就是動植物油。按道理說,油所提供給人體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25%到30%,F在城市地區已經達到30%到35%了。這樣導致膳食結構不平衡,甚至帶來一些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膳食相關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齡日趨年輕化。其中,估計高血壓患病人數達到1.6億人、糖尿病患者達到2000萬人左右、血脂異常人數約1.6億人、肥胖人數約2億人。
據調查,必要的營養知識和技能缺乏,是城市居民營養過剩的主要原因。同時,營養師普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公共營養師缺乏,其數量與人口比例嚴重失衡。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每三四百人就可能有一名營養師,我國13億人口只有3000名營養師,并且基本分布在醫院里面,社區、幼兒園等機構很難找到營養師。不僅社區、幼兒園遭遇營養師難求的尷尬,醫院、社區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2003年,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曾對全國的臨床醫院做了一個調查,接受調查的403所醫院中,僅有少數大型醫院配備兩三個營養師,大部分醫院因為找不到相關人才,就沒有配備營養師。
營養師空缺上百萬人
有專家認為,人均GDP指標由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的時期,是居民膳食營養結構迅速發生變化的關鍵時期,要在這個時候加以正確的營養指導,將明顯提升我們國家居民的體能和智力水平,預防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增加人民的健康度。
今年“兩會”前,我國46位知名專家聯名呼吁進行營養立法,提高國民生活和健康水平。衛生部專門召開了中國營養改善法立法工作研討會,國務院法制辦人員認真聽取了專家意見,表示營養立法的必要性已十分明確,這為營養立法創造了空前的支持性環境。有關營養立法的準備工作已進行了多年,除了《營養工作條例》、《營養師法》一直在起草、研討之中外,我國首部《國民營養條例》的初稿已于5月交由衛生部和國家有關部委作進一步討論,有望在近年出臺。同時,北京市也將出臺相關法規。據悉,今年年底,我國即將審議的我國首部《國民營養條例(草案)》規定,所有的幼兒園和學校,甚至包括社區都要配備專業營養師。同時,根據國際、國內市場的要求,即將出臺《中國食品營養標簽標準》也規定,今后所有食品包裝都將注明食品所包含的各種營養成分及含量。同時,營養保健品推銷工作應由營養師擔任,而不是推銷員。這將對公共營養師提出更大的職業需求,也將為創業者開辟新的創業機會。據初步測算,目前我國大約需要上百萬名高技能公共營養師,以填補社區、幼兒園、大型餐飲業、食品企業等營養師缺乏空白。
營養師月收入超過2000元
在美國,營養保健師很“吃香”,想要獲得營養保健師資格很不容易。不過,一旦有了從業資格,便可擁有和醫生一樣讓人羨慕的高收入和社會地位。據悉,營養保健師的就業主要有三個方向,為餐飲單位或單位食堂把關、做保健營養品推銷員、成為私人營養保健顧問。
與美國相比,國內公共營養師就業方向大體一致。《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將明確規定,100人以上的食堂、餐飲單位,必須配備營養保健師,廚師在營養保健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對食譜的搭配、調理、調整等工序。300人以上的食堂、餐飲單位,必須配備營養管理師。目前,本市有1.1萬家會員餐館的日接待能力在300人次以上。再加上北京有各類高校200余所,按平均每所高校擁有3個食堂估算,那么北京至少有600個日人流量為500人以上的食堂;再算上本市工作人員在300人以上的機關單位和企業公司。因此,保守估計,本市需要營養師至少5至10萬人。
但是,國內公共營養師缺乏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逸飛告訴記者,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公共營養師的需求領域相當廣泛,機關、團體、社區、幼兒園和企事業單位都有公共營養師崗位需求。公共營養師的工作內容相當多元化,既要懂得中、西醫營養知識,又要懂食品衛生、食品加工工藝,還要掌握營養基礎知識和人體健康的衛生知識。
據人力資源專家介紹,目前北京的營養師月收入平均在2000至3000元間,也有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