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業外語人才匱乏
|
發表時間:2005/9/2 瀏覽 11637 次 |
中國將在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今年上半年,作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北京,海外游客人數同比增長26.2%,隨著中國旅游的持續升溫,英語人才匱乏問題也日益明顯。
截至今年6月底,游覽北京的1600萬名外國游客所能感受的只有腳下的中國土地,除此以外,他們對當地的服務茫然不解,這讓他們感到恐慌。
合法與非法的出租車司機到處都是,他們忙著載客,只想著掙錢,卻不管自己根本不會講英語,他們甚至也不熟悉幾乎一周就改成一條街道的北京的胡同小巷。酒店的英文名字對司機來說像天書,為找到目的地,他們只能根據名片打電話問酒店的服務臺。旅行社和酒店服務人員倒是微笑常掛臉上,那是因為他們實在不懂顧客在說什么。與此同時,大部分的外文書面指南總是忘了標上中文地址等詳細資料。
人數最多的日本和韓國游客由于熟悉中國傳統,受這些困難的影響較小,但是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游客就不一樣了,上半年來北京旅游的英法德的游客人數增長了30%。等到游客入住酒店后,語言溝通上的不便就更多了,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其他大都市,酒店里會講英語的人寥寥無幾。一位酒店人員說:“我們正在考慮雇用其他亞洲國家的勞動人員,因為中國的英語人才不愿在酒店工作,酒店給他們培訓和教授英語,他們卻跳槽到其他地方去了。”
一家頭腦靈活的旅行社推出的服務為上述困境找到一個解決方法,他們以租用車輛代替打的,提供機場接人、幫助游客買藥和禮品,并提供其他服務。
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導游、翻譯和講解員的任務就落到了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身上,最近幾年他們成了家人、朋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不斷來北京旅游看望的對象。
在上海居住的西班牙人馬里·克魯斯對記者說:“在比利時和英國等其他國家,不會講英語的游客都能獨立自主,但在中國不一樣,除非到了機場,否則他們的一切都得由你來負責。”
盡管西班牙游客人數還較少,但是隨著西班牙和中國直航的開通,語言問題也隨之出現。一位游客反映說:“簡直難以相信,故宮內竟然沒有英語解說。”而另一群不會講英語的游客則干脆躲進了一家西班牙餐館。
旅游業上的外語缺陷顯示出2008年奧運會可能會出現更多困難,據中國國家旅游局統計,2010年中國將接待6400萬外國游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