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類學生就業門檻提高
|
發表時間:2005/11/30 瀏覽 3768 次 |
11月18日,上海市首場針對師范類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在華東師范大學亮相。當天有270多家學校到場招聘“教師”,帶來了千余個招聘職位。招聘會從早上9點開始,直至下午2點多,會場內依舊人頭攢動。
記者從多所學校招聘老師處了解到,今年的師范生招聘總的需求量與往年持平,特別是市區內的學校,教師基本不缺,缺的是優秀的教師,在職位上,英語、數學等主課老師相對缺乏。此外,大部分招聘要求和往年相同,如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優先等,由于編制的限制,大部分學校只招“本地生源”,另外有初步意向者會通知面試和進入學校實習考核。
鏡頭一:重點高中展位前“擠破頭”
參加本次招聘會的學校有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而學生們的求職偏好一望便知。高中,特別是市重點、全國重點高中的展位前,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擠得滿滿當當,如向明中學直到離場的最后一刻,都還不斷有學生遞上簡歷,校方只能婉拒。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小學、幼兒園的招聘老師們雖然翹首以盼,笑臉相迎,可一上午下來桌上也才四五份簡歷。徐匯區紫薇實驗幼兒園的老師說,幼兒園需要招聘“女性”且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做帶班教師,然而整個華師大本科加碩士,才只有畢業生80名左右,加上幼兒園青睞本科生,覺得學歷越高,和兒童的親近感,教學激情都會降低,這樣符合要求的就更少了。當然,學生感覺幼兒園待遇、發展和高中有差距也是不接“橄欖枝”的主要原因。
鏡頭二:中學對男生可以“網開一面”
“你的各科學習成績好像比較差,怎么都才六十、七十幾分?是不是男生讀書都沒有女生用功啊?簡歷我收了,你這樣的成績換作是女生應聘,我們學校一定不要的”,男生臨走前,招聘老師還不忘囑咐一句:“英語六級考了嗎?記得要去考啊!”
像以上老師對應聘男生“網開一面”的情況,記者在現場遇到了好幾次。招聘方告訴記者,偏愛男教師的現象在中學較為普遍。由于如今各學校男女教師的比例嚴重失調,學校很希望招收一些男教師,這樣對教學、學生人格的培養都有好處,因此像以上各方面素質一般的男生,學校也愿意給予機會,希望其在實習階段能有過得去的表現。
思考一:你能獨立開“第二課程”嗎?
現場一名畢業生應聘向明高中教師一職,招聘方考察了其簡歷和成績后,問道:“你學的是數學專業,你有在某個教學領域的研究課題嗎?能獨立為學生開設專業課以外的選修課程嗎?”對此應聘者一時啞然。
向明中學校長告訴記者,今年的應聘者中,碩士生比以往多了很多,學校面對同樣專業、條件的本科生和碩士生,會優先錄取碩士生。倒不是因為碩士生學歷高,而是看重他們的“研究能力”。校長說,作為重點高中,校方在專業課程外已經開設了70多門選修課,包括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如社會學、橋牌、健身操、計算機網絡、詩詞鑒賞、物理實驗等,而碩士生在研究能力,資料搜集、調查活動上有優勢。
思考二:你有脫穎而出的“亮點”嗎?
上外附中老師說,學校一上午收到應聘各科教師的簡歷一大堆,供需比甚至超過了50:1,然而上外附中進入的門檻很高,只有少數應聘者有機會進入下一輪面試。招聘老師告訴記者,拿英語老師職位說,英語專業的應聘者全部達到了“專業英語四級、八級待考、高級口譯筆試通過、口試待考”的水平。雖然能做到這樣已經算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了,然而每位應聘者都一樣,也就沒有了比較優勢。老師提出,學校青睞的畢業生有這樣兩類:一是給自己大學4年做好充分規劃的人,比如提前一年考高級口譯,能筆試、口試全部通過而不是“待考”。另是簡歷中有專業“亮點”,如現場有位同學得到過“全國英語辯論賽一等獎”,這樣的學生才能脫穎而出。
思考三:你針對意向學校“備課”了嗎?
老師上課前必須備課,應聘也不例外。現場云集了幾乎全上海的學校,學生的成績、經歷也大同小異,這時候,備足功課和感情聯絡,也是很有效的一招。
某學校老師說,如果你的簡歷中寫明:我意向應聘××學校。這樣能讓招聘者對你的關注度提升。老師會仔細詢問你對學校的了解有多少?你為何一定要報考我們學校?這樣能加深印象,博取好感。比如上外附中老師說,附中國際部需要“對外漢語”老師,而附中的國際部是專門招收日本留學生的,因此要求應聘者不僅是“對外漢語”專業,還要求第二專業為日語。如果你能事先了解學校情況,學習日語,就能順利應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