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慣性,不得不防的危險
|
發表時間:2005/12/14 瀏覽 4132 次 |
人有時會有安于現狀和庸懶的一面,但在危急時候卻能發揮出非常的能力。人們往往有這樣的感覺,臨考前幾天復習的效率會遠大于平時的時候;而大部分平淡的日子卻混混噩噩地過去了。多數人也是在安逸而平淡中走過了平凡的一生,有的人卻是一生磨難卻創下千古流芳的異人。在職場上也會出現這樣的規律,隨著競爭的激烈,想開創輝煌的人們,再不應該滿足于慣性式的生活,改變自己,危機意識使人充滿力量。
赫敦職業案例
生物醫藥專業的Danny是名校優等生,當年考研的失手使他在如今的這家跨國醫藥公司落下了根。一晃3年,在藥品的生產管理上已經略有小成,日復一日地工作,拿著2倍于同齡人平均水平工資,Danny也很知足。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Danny發現生活少了新意,天天進公司,花半天時間把當天的必要事務處理完,接下來就等著哪里出問題可以去解決。一年中來大約有2/3的時間如此度過,除了另外1/3較忙的時候外,Danny越來越發現自己陷入了個沼澤地:對別的部們,甚至自己的上級部門是怎么運作的一無所知,他覺得或許他知道的,也就只有他手里從事的工作。
"大企業需要的一顆顆齒輪,一直在那里轉,串位是艱難的。"Danny對此感觸正深,一個技術管理人員,怎么找到一條出路,讓自己的職業生活更多彩,也對未來更有盼頭呢?
赫敦職業救援
職業顧問認為,對職業的厭倦直接終將導致績效的下降和跳槽。Danny的醫藥公司在員工個人職業規劃上面似乎尚未形成一個有效的體系。Danny覺得他自己發生了問題,是一個警覺的發現,也成為他未來更大發展的前提。Danny性格里的不安定和懷疑精神使得他有了這個機會來面對職業顧問。
一個完整的跨國際醫藥公司,在華發展多年,可以說已經將很多本土的管理方式引入大陸。它們有的普遍特征即是崗位的職責明確,分工細化。在技術科目與管理上,這種層次感是更加明晰。在HR比較完善的企業,員工個人職業生涯會受到較大關注,晉升與輪崗等制度可以緩解單調不變的工作引起的疲勞。Danny的公司可能不注重這些,或者他是一個盲角。自我的調適就成了必須去做的事。
根據Danny的個性測試,職業顧問發現他的個性適中,善邏輯而不安定,重思考輕直覺,不愛規律性太強的作息。這些個性使得Danny的獨立工作性比較強,也會具有很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因此就本職的前景來說,應該是比較美好的。但同時,Danny的職業競爭力太過單一,使得他的很多潛力沒有被培養,缺乏多面適應性。
Danny現在可以選擇的路線很多,試列如下:
觀察爭取晉升機會:在這個情況下,如短期有晉升希望是最佳方案;如沒有仔細考慮而錯失這個機會,別的措施一般都不如這條。
留任,但有所為:高級醫藥生產顧問和項目管理經理都是可取的5年發展方向,積累同類的經驗,參與到企業的多個流程中去,或者在行業里保持跟進學習的姿態都是為將來的職業變性做準備,建立多樣競爭力的步驟。
以大化小,爭取主動:加入中等規模或者在高速成長期的同類企業,Danny的經驗是他們急求的東西;而在這些企業,學習整體流程,積累醫藥物流,加工,中間體轉成等的綜合管理能力,是Danny的好機會。
直接進入咨詢企業:在醫藥管理咨詢,醫藥生產咨詢等服務類企業任顧問師。相比之下,Danny的資歷仍較淺,經驗還不夠廣泛,走這條路會比較乏力。
赫敦啟示錄
對此,首席職業顧問曾黎女士指出:對企業,需要一個成熟的員工是好事,但對員工本人來說,一直做個熟練工就不是這么好。一技之長和多面的技能相結合,才是一個綜合型人才。進入職業慣性的人往往會停止學習,滿足于一些狹窄的技能,若干年之后才發現自己憑白浪費了幾年。這并不等于大家都不要安分下來做事,而是職業規劃始終是應該在心中發揮作用。根據自己的中,長期目標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突破時點和緊急應對,才是使得自己雖在職業慣性中而不被慣性左右的最好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