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需求持續旺盛 經驗仍是最大門檻
|
發表時間:2005/12/22 瀏覽 3281 次 |
12月18日,上海達內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外企IT培訓中心舉行了“高級IT人才供需見面會”,近百名達內培訓學員與Sybase賽貝斯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浪潮集團等多家知名軟件企業進行了交流。筆者發現,雖然IT業人才缺口巨大,但并沒有降低選才標準,經驗仍然是入行的最大門檻。
宏觀篇 IT業回暖人才缺口巨大
一直以來,IT業屬于各大行業中的招聘大戶,加上近兩年IT業整個行業開始復蘇,更加使IT業顯露出對人才的“饑渴”。據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IT業人才至少缺少42.5萬人,按照目前IT業人才的培養速度,今后每年至少仍然還有20萬人左右的缺口。在此次供需見面會上,Sybase賽貝斯軟件(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總經理陳慶華表示,目前賽貝斯在中國的員工是200多人,今后這個數字將達到600多人。上海移通網絡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同時也表示,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招聘員工的數量也在不斷地擴張。
隨著IT業對人才需求的持續旺盛,IT業人才的薪資也隨之“水漲船高”。從歷屆達內學員薪資情況顯示,學員平均年薪大概在5萬元左右,其中也不乏年薪10萬元的學員。
現場篇 經驗成為最大障礙
經驗成為門檻
“你在學習期間參加過什么項目?”、“你以前有沒有在其他公司實習過?”、“你以前有接觸過這個崗位嗎?”在供需見面會上,大多數招聘單位詢問應聘者的工作經驗。
一位應聘者向筆者抱怨:“為什么幾乎每個崗位都需要工作經驗?即使沒注明經驗的,我的機會也比其他有經驗的人少。”經驗成為應聘者不可逾越的一條鴻溝。一位招聘負責人表示,“我們更喜歡有大量實踐經驗的應聘者,馬上可以參與公司內的大型項目。”
一邊是人才缺口巨大,另一邊是廣大的IT學子求職的困惑。據分析,這是由于IT專業畢業生缺少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造成的,而這恰恰就是IT業最基本的條件。
那么,IT專業畢業生如何邁過“經驗”這道檻呢?選擇高端IT技能培訓可能是較好的方式。這樣的技術培訓一般花費時間短,接受的知識系統,能夠迅速進入工作崗位的角色,承擔起某一職位的工作任務,真正增加求職砝碼。
非技術因素成考慮關鍵
另外,除了經驗之外,在此次供需見面會現場,多家IT企業并不關注應聘者在簡歷上的技術成就,而是關注于技術以外的“軟性條件”。上海移通網絡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認為,只要有強勁的學習能力,技術上的差異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學習來彌補。
IT企業開始側重人才的非技術因素,而把技術標準放在了次要位置。陳慶華透露了目前IT業注重的六大非技術因素,包括學習能力、身體素質、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行業背景。學習能力:這點非常重要,大學里的成績只能代表學習能力的一部分,還要善于向周圍的人學習;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工作的最大保障;溝通能力:包括了個人交際、表達意見、演講等各方面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如果缺乏團隊的合作能力,就得不到企業的承認,不容易在企業中“生存”;組織領導能力: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之中都需要組織領導的能力;行業背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所從事行業的背景是IT從業人員必備的素養。
三大崗位最緊缺
據了解,IT企業需求崗位依次為JAVA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IT服務、多領域經營、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及網絡設備、研發工程師、產品工程師等技術崗位為主。上海達內首席執行官、資深培訓專家趙敏介紹,Web應用、軟件測試、軟件開發三大崗位最為緊缺。他特別強調,在未來的2-3年內,JAVE工程師的缺口將非常大。據筆者觀察,這些崗位要求的工作經驗最起碼需要在2年或者2年以上。
培訓篇 邁過經驗這道檻
目前,隨著IT業整體回暖和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使很多人投入到了IT認證培訓的隊伍當中,參加一些所謂的“考證速成班”,通過死記硬背的突擊方法獲取一張根本無實踐能力的證書,出現了在步入正式崗位后茫然和無助的現象。趙敏認為,IT業培訓機構要熟悉國內外IT技術,及時跟進技術的發展,面向IT技術和人才市場狀況進行培訓。IT企業最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兼具的人才,IT培訓以人才市場為導向,與企業接軌解決學生的理論多于實踐問題,緩解就業帶來的壓力。趙敏表示,在使學生掌握“工具”的基礎上,要給其使用“工具”的機會。以達內為例,每年都會從其他企業拿來3個以上大型項目讓學生實踐,從而完成兩萬行代碼的真實編程,在真實項目中讓學生把理論應運到實踐中。
另外,趙敏表示,只有熱愛IT行業、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的人員,才適合參加培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