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技巧----信息準備
|
發表時間:2005/12/25 瀏覽 3574 次 |
了解企業的十三個方面
面試考官一般非常想知道:"這個人為什么非要應聘我公司呢?"可以這樣想,因為阻止經營滑坡的中堅力量不是公務員,而是來面試中的某些人。所以,你如果是以敷衍了事的心情來接受面試,馬上會露出馬腳的。
例如:你為什么來應聘本公司呢?當聽到這樣的提問時.如果回答到:貴公司是有發展前途的企業。那么進而被問到:從哪里可以看出我公司是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呢?如果這時你對這家公司沒有經過很好的調查和研究,只是隨隨便便地來應聘的,倉促之中回答為:從老師那里聽說是個有前途的企業。說出像高中生那樣的回答,不用說你的結果是不會好的。那么,在接受面試前從哪幾方面來調查企業呢?在此把其中的重點集中整理如下:
(l)行業的前途。企業的發展前途是與行業的前途息息相關的,整體行業狀況不景氣,也必將對企業造成影響,如果不對行業的狀況進行分析研究,那么就談不上企業的未來發展。
(2)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地位。必須掌握在同行業中這個企業是處于主導地位還是處于中游或者下游地位。
(3)企業業績的推移。對企業近幾年的經營狀況、銷售業績及利潤情況進行考察,從中可以看出企業的成長情況。
(4)地理位置。應聘人員求職時,往往對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視,很多人甚至把它作為擇業的首要條件。就全國范圍來說,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在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是東南沿海開發區,還是西北待開發區;是在城鎮還是鄉村,是在內地還是在邊遠地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擇業因素。因為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各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是不相平衡的,因此,應聘者在擇業時應了解清楚企業的地理位置。
(5)企業規模。職工人數、固定資產以及每年的銷售業績,通過這些調查后,這個企業的基本規模就心中有數了。
(6)企業的資產情況。要了解企業的資產內容。如公司的不動產情況、公司的工廠、公司所持有的其他產業情況,公司在金融部門的貸款的擔保能力等等。
(7)企業的變革。比如公司始建于哪年,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時間,公司的主要股東成員,董事會的組成等,這對于了解公司的歷史是十分必要的。
(8)企業的特色。企業的特色是一個企業的專門武器,沒有特色的企業是沒有發展前途的,甚至可能會逐漸被淘汰出局的。
(9)工作強度。不同的崗位工作需要不同的勞動強度。有的在體力上要求高,比如一線工人,有的腦力勞動強度大,比如新產品開發研制部門;有的對兩者均有要求,比如建筑設計人員和教師等。求職者在擇業時應了解清楚你所應聘職位的工作強度。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加以考慮。
(10)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是一個企業的精髓部分,它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的精神支柱。
(11)將來性。進行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代表著我國企業發展的趨勢,要了解經營者如何考慮企業的未來發展,是否在進行上市的準備。因為整個單位的發展前途如何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個人發展的前途。
(12)企業的體制。是家族性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員工的士氣是否高漲,公司老總是什么樣的人,需要應聘者進行調查了解。
(13)物質待遇。物質待遇主要是指工資收入、獎金數額等以及住房條件、醫療福利、失業保險等等。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員工的經濟收入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工資福利待遇拉開了距離,有的甚至相當懸殊。一般來說,涉外單位、中外合資、獨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工資待遇較高,但工作節奏快,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且有一定風險、醫療、住房等要求自己解決。在~般的國有、集體企事業單位中工作,工資待遇較低,多是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標準制定的,但是相對穩定,并且工資、福利、失業救濟、退休金、住房等有保障或可以幫助解決。總之,對具體的企業和應聘崗位要做具體的了解,權衡后作出抉擇。
了解企業主管
對企業主管情況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錄用前,你將要與企業的主管面談。你是否能被錄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有關主管對求職者的考察及其印象的好壞。求職者應該了解主管的姓名、學歷、民族、出生地、家庭情況和興趣、愛好等。
美國交際學家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的姓名是他自己最熟悉量甜美、最妙不可言的聲音,在交際中,最明顯、最簡單、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記住人家的名字。”因而記住主管姓名,不張冠李戴,是十分必要的。初次見面,親切地叫一聲“X總,您好!”就會使X總感覺到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