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以“個人身份”可入戶深圳
|
發表時間:2006/1/10 瀏覽 2992 次 |
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1號文件昨天正式出臺,“自主創新戰略”被正式提升為未來深圳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
為解決目前深圳自主創新的現實“瓶頸”,1號文件同時對深圳人才政策、金融業改革等進行了眾多重大突破,包括將實行“以個人身份直接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入戶手續”,每年2億元設立“創新人才獎”,為民間各種奇思妙想的“非共識”項目提供資助,以及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培育發展“天使資本市場”,實現多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突破等。
大學生可以“個人身份”入戶
“以個人身份直接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入戶手續”實現了深圳人才政策的重大突破。據了解,過去大學生入戶深圳的條件之一是必須有接收單位,由單位統一辦理入戶手續。而《決定》表示,只要是符合專業、學校、年齡等基本要求的大學生可以“個人身份”直接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入戶手續,這意味著創新型人才入戶深圳的政策放寬了。
《決定》指出,具有海外名校或國家重點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并獲學士以上學位的人才,深圳市優勢傳統產業領域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職業資格,在深圳繳納2年以上社會保險的技術人才,符合深圳市產業發展要求及其他基本條件的,經人事、勞動部門核準以后,可以個人身份直接辦理入戶手續。
隨后,記者從深圳市人事局獲悉,由該局擬定的有關深圳人才政策的新規定已初步成形,大學生“個人身份”入戶深圳是該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有關詳細辦理措施和方案不久將推出。
突破一:“個人身份”可入戶深圳。
突破二:創新企業優先獲水電保障,政府優先采購本土創新產品。《決定》第一次提出了政府資源將向自主創新企業傾斜,包括經認定的自主創新型企業,除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外,將獲優先保障水電供應,優先獲得土地資源和廠房資源等。同時,政府將優先采購深圳本市自主創新型企業的技術、產品和服務。
突破三: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突破四:整合經費設專項資金,探索具體項目委托管理。包括在方式上將推進統籌使用政府創新資金,將各類科技經費整合,按照功能分類設置專項資金,實行企業申請、專家評審、社會公示、政府決策的管理模式等。
將建立“學術休假制度”
此外,對產業發展緊缺人才的培訓費用,將實行由政府、企業(單位)、個人共擔的新做法,并將建立創新型人才“帶薪培訓”和“學術休假制度”。
據悉,首批由深圳政府分擔培訓費用的人員即將赴印度參加培訓;同時對重點引進和培養的高級人才。
深圳還將實行由政府給予專項資助和生活補貼的做法;并將以多種“人才驛站”為載體,廣泛吸引海內外高級人才來深全職、兼職或短期工作,深圳將為初到深圳市創業或在深圳市短期及兼職工作的各類創新人才提供高品質低租金的“人才公寓”;為民間創新人員的發明專利及創新性“非共識”項目提供資助等人才新政策措施。
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劉應力說:“‘非共識’項目有可能是奇思妙想,一時間得不到共識,但深圳將不再排斥它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