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5%年終有紅包 85%年后想跳槽
|
發表時間:2006/1/25 瀏覽 3046 次 |
1月23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公布了《上海工作人年末職場調查》報告。該報告共對5112名上海工作人士進行了調查,持續兩周時間,對年終職場人士普遍關心的年終獎、跳槽、新年“充電”等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
本報記者采訪了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12333網站負責人陶赟以及工資處有關人士,對調查報告進行了分析。
調查關鍵詞一:年終紅包
1000~3000元是主流,75%的人預期獲年終獎
辛勤工作了一年,年終紅包有多少?報告顯示,2005年末,有75%的人預期得到年終獎金,而有25%的人認為所在企業不會發放年終獎。在對年終獎數量的估計中,有30%的人預計為1000~3000元,23%的人預計是1000元以下,11%的人預計為3000~5000元。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資處有關人士認為,1000~3000元依舊是年終獎的主流。雖然政府部門對企業是否支付年終獎并無明確規定,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在年底給職工各種形式的獎勵;而從管理角度而言,年終獎的支付形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有利于合理控制企業人工成本,同時年終發放獎金也比較符合我國的文化傳統,可以加強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保證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調查關鍵詞二:節后跳槽
85%的人想跳槽,逾76%的人寧愿放棄紅包
在“你目前的跳槽意向如何?”的回答中,目前僅有一成的人不想跳槽,5%的人可能受合同等因素的限制而無法跳槽,而有近一成的人已經完成了跳槽,另有24%的人正在積極行動中,超過半數的人正在考慮和設想。綜合統計表明,想跳槽的占到85%左右。
調查還顯示,在一份期待的好工作和年底紅包之間,有76%的人選擇好的工作,寧愿為此放棄年終紅包。
對此,陶赟解釋道,想跳槽的比例很高和幾個因素有關系:一是本次調查的樣本中,約有超過八成的工作人在非公經濟企業服務,其中在本單位工作兩年以下的超過65%,對于這個群體,年末產生流動意向很正常;二是這幾年上海經濟的飛速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是工作人想流動也可以流動的基本條件,而且大部分的流動還是向高職位方向發展的,從這點來說,這種工作人的流動是有積極意義的;三是由于這幾年勞動力市場信息渠道較為暢通,為工作人的流動提供了渠道保證;最后一個因素是這幾年政府在規范勞動力市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人有選擇和流動的法律保障。
而對于76%的人愿意為更好的工作放棄年終獎,陶赟認為,這說明上海工作人的職業成熟度較高,對于個人職業發展前途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眼前的短期利益,也說明工作人對理想工作的渴望很迫切,也很理性。
跳槽兩大動因,公平薪水和公司環境
對于跳槽的主要原因,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提高收入”僅以20%的比例居第三,而“企業環境不好”和“尋求公平薪水”排在了第一和第二位,比例分別高達35%和28%,“希望進入新的行業”和“時間久了換個環境”均不足10%。
據工資處有關人士分析,以尋求企業良好環境為目的的跳槽,表明職場工作人對薪酬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將有利于其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進一步的職業發展。而以“尋求公平薪水”為目的的高跳槽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企業,在薪酬體系的設計上必須注重公平,這樣才能穩定住員工的“心”。
調查關鍵詞三:新年“充電”
2006年“充電”主題依舊四成人看好職業技能培訓
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有近七成的工作人參加了各類培訓,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沒有參加任何培訓。超過一半的工作人把提高專業技能作為參加培訓的主要目的,不到兩成的工作人只是因為工作需要而參加培訓的。
陶赟認為,這說明上海的工作人最重視職業專業技能的培訓,而且這種培訓更多的是主動行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為上海的產業結構升級做好人才儲備。
職業發展靠進修,“充電”影響職業規劃
報告顯示,32%的工作人把進修充電作為提升職位和收入的最有效方法,21%的工作人選擇跳槽,18%的工作人選擇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同時也有18%的工作人選擇自己創業,而只有10%的工作人選擇在原單位穩步發展。
報告還對工作人參加職業培訓以后的職業規劃做了調查,28%的工作人選擇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28%的工作人選擇重新定位轉化職業角色,20%的工作人選擇繼續參加更高層職業培訓,16%的工作人選擇更深入研究目前的工作,只有3%的工作人選擇向老板要求加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