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六成員工遭遇“非禮”裁員
|
發表時間:2006/1/27 瀏覽 3034 次 |
年關臨近,席卷2005年職場的裁員余波仍未了。被裁員工得到了什么樣的待遇?他們是否還懷著傷感?他們對公司的裁員處理是否滿意?由中國人才熱線最近推出的“裁員滿意度”調查顯示,六成以上員工遭遇“非禮”裁員。
四成被裁者沒有拿到補償
雖然行業不同,但對于裁員,員工所面臨的壓力和惶恐是相當的。他們除了在擔心被裁之外,更擔心下一步何去何從。那么企業用何種方式安慰即將離去的員工?是否給予了被裁員工相應的幫助和補償?
最直接的補償是經濟方面的。調查顯示,有30%受訪者表示拿到了相當雙倍工資的補償;拿到相當于三倍工資以及四倍工資經濟補償的受訪者各占10%;另外有9%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按年限給予補償或者用其他形式給予了補償。不過從調查數據來看,遇到“負心企業”的員工不在少數,依然有41%的被裁者并沒有拿到任何補償,這個數字是企業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七成受訪者不滿裁員處理
給員工經濟補償的企業就一定讓員工滿意嗎?在調查員工是否對公司裁員處理滿意時,結果更讓人憂心。近70%的受訪者對企業出示了“紅牌”,表示“公司處理草率,沒有顧及員工情緒和自尊”;而認為企業處理周全、比較人性化的受訪者只占11%.調查顯示出多數企業對員工抱著“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他們忽視了最根本的一點,員工需要更多關注,不只是你的錢,還有一種態度。人性化的企業不僅是業界的極品,也成了求職者的追求。
被裁者擇業首先考慮穩定性
盡管遭遇裁員失意比樂觀的多,在被問及“再工作,你會看重公司提供的哪些條件”時,也只有17%的受訪者選擇了工作的穩定性;39%的受訪者仍然看重公司是否能提高個人能力的空間,這種理性的擇業態度是職場得以良性循環的必要因素;選擇公司的發展前景的占22%;另有13%和5%的受訪者表示看重高薪資和好的工作環境;也有4%的受訪者抱著騎驢找馬的態度,表示在目前就業不景氣的環境下,能馬上找到工作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