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業入選十大暴利產業
|
發表時間:2006/2/10 瀏覽 3109 次 |
圖書出版業 持續高暴利
出版業的暴利是業內熟知的。熟悉這個產業的人應該明白,一方面是由于壟斷導致利潤過高,另一方面,中間環節的二級批發商和零售商也都在圖書上獲取高額利潤。如果缺少完善的游戲規則和嚴格執行的力度,恐怕大多數讀者仍然要為高價格的圖書支付過多成本,圖書出版的高利潤時代仍延續。
書價大致是這樣構成的:印刷費及紙張成本約在書價中占到23~25%,也就是說一本定價20元的書,從印刷廠出來的價錢尚不到5元,作者的稿酬在8~10%左右,為1.60~2.00元,出版社利潤一般在10%左右,為2元。如果由出版社自己總發行,再加5%的發行費,即1元。剩下的45~50%,近10元的利潤被零售商拿走。
“現在的書價格太高,根本買不起。”
2005年12月初,工體正在舉行的書市上,一位正在購書的女士向記者抱怨說,稍微好一些的,或者目前的暢銷書,都是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因此,希望在書市上能淘一些便宜書。對于這一說法,大多數讀者都表示認同。
中間環節獲利50%以上
在眾多的出版社當中,和教材相關的出版社總數占到全國圖書出版份額的80%。中國現有565家出版社,2004年營業額為430億元人民幣。而教材和教學輔導材料類書籍,其銷售利潤為全行業平均利潤的520%。
根據廣州教育部門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小學教材的價格一直呈高速增長趨勢。20年前,中小學生每學期的課本費不超過10元,而現在普遍達到了200~300元,上漲了二三十倍。這樣的漲幅不僅大大高于同期中國經濟的增幅,也大大高于同一時期中國國民收入的增幅。
之前,根據廣東省出版集團的一份調查顯示,新華書店利潤的70%來自中小學教材,多數鄉鎮書店更是達到了90%。
以一本定價20元的書為例,在所有環節中,印刷費及紙張成本約占23%~25%,從印刷廠出來的價錢5元左右,作者的稿酬在8%~10%左右,為1.60~2.00元,出版社利潤一般在10%左右,為2元。如果由出版社自己總發行,再加5%的發行費,即1元。剩下的45%~50%,近10元的利潤,被零售商拿走。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材未形成多家專業出版社競爭的局面,編寫和出版被少數出版社所壟斷。出版發行始終由出版管理部門指定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總發行這種壟斷運營機制,使中小學教材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書號也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除發行圖書以外,出版社另一個獲取利潤來源的通道是賣書號。通過每年出售書號的形式,出版社更是不費吹灰之力能取得豐厚收入。近年來各地自費出書的作者越來越多,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自己購買書號。對出版社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潤來源的通道。據了解,香港的國際統一書號是免費的,內地作者如要出書,只要給出版單位匯寄400元“登記費”即可,而內地出版社的書號費,至少是1萬元。
2005年5月,在第十五屆全國書市日舉行中國出版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指出,出版物市場存在過分依靠教材、跟風現象嚴重等結構性問題和混亂狀況,亟待改變。
鄔書林說,當前出版業中,出版產值和利潤過分依靠教材。教材的產值比重超過50%,教輔圖書又占相當比例,教育出版的利潤在整個出版中的比例更高。此外,出版與發行之間誠信不夠,折扣、銷售信息反饋、結算回款關系還沒有形成規范的可以遵循的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