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國人出現工作倦怠
|
發表時間:2006/3/30 瀏覽 2092 次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發布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
在充滿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中, 工作倦怠(Job Burnout)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普遍現象。這種癥狀在國外職場人士的身上經常發生。那么,國內的狀況又是怎樣呢?
為了對國內職場人士的心理狀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也為了解職場人士產生“工作倦怠”的深層原因,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聯合新浪網、中國青年報等國內眾多知名媒體啟動了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將近4000名職場人士參與了調查,他們就自身的工作倦怠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國際上通常認為工作倦怠包含如下行為特征: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沖勁和動力,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是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并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并沒有什么貢獻。
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狀況
1、70%的中國職場人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根據對受調查者的工作倦怠情況的分析,我們發現有70%的受調查者出現了輕微的工作倦怠;有39.22%的受調查者出現中度的工作倦怠;還有13%的受調查者則出現了嚴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8個受調查者中基本上就有1個出現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整個社會目前對工作倦怠還不是特別關注,但是實際上工作倦怠在職場人士中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應當引起政府、企業和所有職場人士的特別關注。
2、女性的工作倦怠程度要明顯高于男性
調查結果顯示,盡管有37.23%的男性出現了工作倦怠,但是更有高達41.38%的女性出現了工作倦怠。這表明,在我國就業情況仍舊十分嚴峻的環境下,伴隨著職場日益嚴重的“性別歧視”,女性自然會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更容易產生工作倦怠的情況。
3、本科生最容易滋生工作倦怠
在受調查者中,本科學歷的職場人士中有68.81%的人工作倦怠程度較高,接下來依次為高中大專以下學歷的人群(38.75%)、大專學歷的人群(38.46%),而碩士以上學歷的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程度相對最低,但這一比例也達到了35.76 %。從近兩年的人才市場來看,本科學歷已經不再象十年前那樣吃香,現在的用人單位大多都開始追求更高學歷的人才,對于愈顯“尷尬”的本科學歷人群,確實難免在工作中變得倦怠。
4、工作不到4年的人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
調查結果顯示,工作不到4年的受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達到了四成以上,直到工作了5年之后才出現了明顯的降低。對于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來說,由于多為從事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比較容易對現實工作的不滿,或者看不清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而產生工作倦怠。而在工作了5年之后,開始獲得較多的工作經驗及較高工作職位,從能力上就比那些新參加工作的要強很多,于是自信心大增,工作倦怠程度開始降低。我們可以將這4年稱為職場的“化蛹期”,努力奮斗打拼了5年之后便可“成蝶”。
5、民企工作倦怠情況最為輕微
在受調查者中,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職場人士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46.40%,其次是國有企業(40.90%),再次是三資企業(39.17%),而民營企業工作倦怠程度相對較低,為36.95%。由此看來,民企還是相對比較激勵人,比較容易讓人施展才華和實現自我職場理想的單位類型。
6、天津人工作最倦怠
從地域來看,工作倦怠程度最高的省市為天津(48.48%),其他依次為:四川(46.15%)、重慶(44.62%)、上海(42.79%)、遼寧(42.75%)、湖北(40.87%)、廣東(39.02%)、福建(38.89%)、江蘇(38.81%)、北京(38.76%)、浙江(37.44%),山東(37.18%)。
7、人力資源從業者工作倦怠程度最低
在所有受調查職業中,“公務員”有54.88%的人出現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職業,而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則是倦怠程度最低的人群,僅為30.53%。
不同受調查職業工作倦怠程度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公務員(54.88%)、物流/運輸(54%)、教師(50.34%)、貿易/采購人員(48.19%)、技術人員(45.09%)、財務人員(44.62%)、咨詢顧問(43.4%)、營銷人員(40.34%)、房地產從業人員(40.3%)、行政/文秘(39.89%)、編輯/記者(38.3%)、醫生(37.21%)、人力資源從業人員(30.53%)。
8、政府·公共事業為工作倦怠出現比例最高的行業
從行業來看,“政府·公共事業”為工作倦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