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工作難找”嗎
|
發表時間:2006/4/3 瀏覽 2000 次 |
求職難,跳槽難,問題往往不是出在企業上,而是出現在自己身上
一方面我們會發現企業在時刻招聘人才,但幾乎每個企業都在抱怨:"人才難求","有事情沒人做",求賢若渴啊!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連篇累牘的報道:"就業難",甚至"海龜(歸)變海帶(待)",找個適合的工作怎么這么難呢?尤其是剛出校門的畢業生和本身沒多少競爭力的職業人士感觸更深。這供需雙方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呢?
通過獨之秀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咨詢過的客戶發現,很大一部分人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都是把自己完全封閉了,正所謂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能給自己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甚至連自己的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都搞不清楚,只能是過多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經濟。
獨之秀職業生涯規劃機構案例:
姚女士今年30多歲了,大專學歷,專業是生物學,98年畢業后進入一家醫藥企業做財務工作,剛工作的時候,雖然不是財務科班出身的她,利用自己沉穩/嚴謹/細心的個性把公司的財務工作搞的也是井井有條,就這樣在二年的工作時間里,她和領導的工作配合的也越來越默契。在她看來,已經得到領導百分之九十的信任了,一旦這種信任建立起來后,后邊的事情就順了。在工作到三年多的時候,她被提拔為公司的財務主管。2002年是企業迅速擴張的一年,企業相繼在各地建立了分公司,她被調往一家分公司任行政經理的職位。管理行政和財務方面的事務。全面鍛煉各方面的能力。但隨著時間推移,作為一名女姓面臨著成家和照顧父母。面臨著來自家庭的壓力,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好打報告調回了杭州分公司。但企業內部特別適合的職位已經沒有空余的位置。她只能出任事業部副經理的職位。上任后她才發現,這個事業部副經理的職位只相當于分公司老總的助理。她認為自己做行政經理位置后好多工作都涉及過了,只有市場工作沒有做,不如乘這個機會去開拓一下市場。如果所有的工作都做過后,職業上可能會更上一個臺階。接下來她去申請到了市場部工作,沒想到為她后來的職業生涯埋下了隱患,因為她的工作內容最主要的是市場開拓,管理工作不是很多,于是她開始在業務上挑戰自己,但發現做這方面的事情不但身份降了,成就感更是被徹底打碎。業績的下滑讓自己焦急萬分卻無可奈何。最終被迫辭職。出來后也是積極的尋求適合的工作,但呆了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只有兩家公司給過面試機會,最后還是不了了之,讓她十分氣餒。
于是感覺到現在工作真的是太難找了,但也不甘心如此下去。萬般無奈的她來到了獨之秀職業生涯規劃機構。
獨之秀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分析建議:
行錯踏錯 虎落平陽:
從姚女士以前的工作經驗看來發展的可謂是基本順暢,但從她撤回杭州分公司進行自己職業生涯下一個步驟拓展的時候跌到了職業的低谷,還導致了工作謀求不到的境地,正所謂是江河日下,通過獨之秀專家的分析問題主要出現在以下三點:
1. 師出無名 跨度太大
從姚女士的經歷來看她是生物專業進入醫藥行業從公司財務開始做起,雖然違背了自己專業,但由于氣質的吻合也使自己獲得了發展,從財務操作一直到管理然后又到了行政后勤的管理,仍然是做的井井有條,但撤回來后進入市場領域,可謂是從后端面向了前端開拓型轉變,通過獨之秀專家分析姚女士是屬于守成型人才,而不屬于開拓型人才,當時對自己所走之路線就是放棄了自己優勢走向一個劣勢領域,從而形成了師出無名狀態,她可以協助別人做好事情,更能適應煩瑣操作型事務。但對于從管理執行跨到開拓決策顯然是跨度太大,并不吻合其背景和氣質。
2. 職業盲目導致短命職位
由于沒有給自己一個準確清晰的定位,導致自己進入的崗位只能獲得草草收場的局面,作為職業人士在發展不暢實行轉變的時刻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身價定位點,充分了解自己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如果逞一時興趣用事,有可能只是增添自己彎路的里程而已。向姚女士在公司平臺的狀況下,不是分析現狀,而貿然進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那也只能是一個短命職位,更加加長了職業停滯期,阻礙了發展。
3. 尷尬境地 貶值落差巨大
姚女士在被迫辭職后,出來想謀求兩方面工作,一塊是財務,一塊是行政。但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想從路線發展時,發現自己這幾年連個中級會計師職稱都沒有,更不用說CPA,ACCA了。只是有這方面經驗而已。轉而走行政路線,發現年齡已經偏大,競爭力明顯下降。于是降低自己要求,想先工作再謀發展。但發現身價越降低,所獲得機會越少。薪水職位都已經落到最低限了,為什么還是沒有捕獲到呢,難道工作真的那么找嗎?
薪酬、發展一石二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