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就型跳槽 冰火薪情兩重天
|
發表時間:2005/9/20 瀏覽 6807 次 |
只要有一個比較好平臺,就可以先委屈一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很多準備跳槽的職業人存在的心理。
據可銳職業顧問調查,每年跳槽高潮期,三成人因"好的機會""廣闊發展空間"跳槽,但事實上他們往往因"屈就"心態錯失高薪高職的機會,失去更好的職業發展。
可銳職業顧問案例:
Henson,九七年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計算機專業。但是因為關系不硬,沒能進入當地的電力系。后進入當地一家文化系統所屬的經營性事業單位做行政和人事勞資方面的工作,3年后被任命為辦公室主任。在這里的三年,他專業的東西沒學會,但練就了招聘的本事。面試一個人,從看簡歷到談話,三分鐘就知道這個人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每招聘一個理想人選,他都有不小的成就感。
雖然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是由于行業不景氣,又有事業單位的框架限制,他覺得自己再做三年結果還是一樣,很難有什么發展,所以停薪留職。
之后,他到本市的市委新聞辦做了一年的新聞網站,之后到一家私立高中做信息管理的工作,負責教師的計算機培訓和學校網絡機房的管理。三年的時間,他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他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習能力非常強,2004年他考入西安理工大學MBA全脫產班,學習了一年。通過一年的學習加上自己的經歷,興趣愛好及性格等因素,他給自己定位在管理咨詢工作。因為國內目前的咨詢公司以北京,上海,深圳最為集中,所以今年6月份離校后就去了深圳。但是他發現,因為以前并沒有咨詢業的從業經驗,所以幾乎沒有什么工作的機會。
他知道找工作不容易,所以只希望能從最基礎的做起,做個助理什么的,然后慢慢積累行業經驗,但他跟很多公司溝通之后發現絕大多數公司在招人時都是希望來了就能上手干活的,沒有從業經驗幾乎沒有任何機會。他現在很困惑,是繼續尋找機會還是再重新給自己定位呢?
可銳職業顧問分析:
企業并不是希望能上手干活的,他要的是符合他"價值"評價的人才,讀了MBA并不一定是企業需要的人才。但是很顯然,從Henson的經歷來看,他的經驗并非沒有,而是他沒有展示出最具核心價值的東西,沒有總結和整合,本身優勢無法體現。高學歷而在低層工作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因自身價值沒有正確評估而無法得到理想職位和薪資。
致命的錯誤--"屈就"心態 降低期望值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市場經濟,人力資源是以市場配置為基礎的,每個人必須經過充分的尋找與選擇、職務的匹配獲取工作。不是因為我們降低了期望值就可以獲得機會,在選擇的市場上,職業人的價值要充分展現出來,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
"屈就"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一個人本來可以去做更好的工作,掙得更高的薪酬,而因為種種因素,比如不自信、沒有適當的機會,降低了期望值,做了別的事情,拿了更少的工資。長期這樣,不但不利于個人興趣、職業氣質、能力幾個方面達到平衡,找到更適合個人發揮的崗位,甚至會失去在某個崗位上成長的機會。越是降低期望值,你的價值就越貶值。
專家通過研究總結出Henson的優劣勢。
劣勢一:停薪留職后,從事三年網站工作,這份工作同前面行政工作及MBA證書的連帶關系很弱。這三年工作是職業生涯的一個斷檔期。
劣勢二:沒有咨詢行業工作經驗,MBA的價值無法發揮。即使進入咨詢行業,首先沒有恰當的職位符合他的工作年限、年齡;其次薪資不理想,MBA證書的價值體現不出來,證書投資回報率極低。
優勢整合 人力資源為切入點
那么如何整合他的優勢,挖掘他的價值所在呢,找到一個跳入咨詢行業的跳板非常重要。
專家發現,行政和人事工作經歷中,他的培訓和招聘兩塊能力有很大提升,在人力資源管理和實踐中有較大潛質。所以人力資源是很好切入點。
所以專家為他定位在人力資源管理,
推薦他到一家××電子科技公司做人力資源主管,無論是從年齡,還是閱歷,他完全勝任著份工作。這是一家本土企業,通過專家的分析研究,他吸取教訓,從簡歷包裝入手,突出自己做人事行政的經驗,整合優勢,強調潛質,調整了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生涯規劃。
有時候,職業發展確實看似"山窮水盡",如果不能從大的市場、行業、企業人才走向來看,看透其中隱含的規律,找到精準的定位、嫁接點,就不可能讓自己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職業發展的 "柳暗花明",需要對行業有較深的研究,任何個人的、片面的信息都可能讓你看不清前景或者 |
|